中国人寿,代码601628。港股代码02628,A-H股两地上市,美国有 ADR 存托凭证,1股 ADS 相当于中国人寿40股港股。由于美国-香港之间资金完全自由流通,加上香港执行联系汇率体系,因此该存托凭证实际上与港股挂钩。
公司于2003-12-18在香港上市,获香港富豪李嘉诚、李兆基等追捧,共发行H股744,117.50万股。发行价3.625港元。首日上市开盘飙升26%,至4.525港元。内资单一大股东人寿集团拥有1,932,353万股,属非上市不流通股,合共总股数2,676,470.5万股。下表,是历年股本变化:
表1-1:中国人寿股本变化-单位(万)

短期内,股价是由市场参与者投票决定的。由于大股东中国人寿集团从未曾增持或者减持其持股,因此短期股价是由小股东投票决定。这一节,便是要观察小股东的行为来判断交易对手的思考。对于外部股东来说,公开可供观察的,是前10大股东的名录及持股数量。
可以看到,H股的李嘉诚、李兆基在上市之前,捧场认购,低价获得的配售股份,在上市1 - 3年内,都陆续抛出,获利套现。比如持有到最后的李兆基旗下的 Richbo Investment Limited,也只是持有到2008年第四季度时,便全部卖出,是时刚好股市见底。同样,A股上市前获得低价配售的各友情利益集团和众多打新配售基金,也多数在上市之后,限售期一过,便立刻抛售套现。比如下表,现在按下软件的 F10,除了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外,其他已经不见了。
表1-2 2007年十大股东

表1-3:历季十大股东及剩余户均数量

-
观察H股户数及股数,扣除在中央证券结算公司后的股东户数部分,非常稳定。可以将这部分股东,看成是注重股息税的长线股东。该数据稳定,意味着实际该种人群的数量,并没有随着时间增长,也即是说,H股长线小投资者的数量,也就这么一小撮了。
-
H股中,扣除在中央证券结算公司后的股数,一路呈非常低缓的上升趋势,意味着该部分股东,除了保持长线投资之外,也随时间慢慢增持,但速度很慢,估计是拿分红增持。
-
从股票平均数来看,截止2010年底,H股长线小股东持股数和A股散户平均持股数接近,均为5,000股左右。平均起来H股长线小股东,并没有比A股散户持有更多的股票。如果H股的投资者,认为该公司非常值得话,理论上,平均起来,应该比A股股东买更多份额,但实际并没有出现该情况。因此,可以认为,H股的长线小投资者,对股票的持有,并非出于对该公司业务有深刻认知,更多可能是一种
跟从
,即是跟从某些名人博客,信奉一种长线持有所谓好公司
的理念,而转名出来并长线持有而已。同时,重视节省交易成本和股息税。但由于对该公司股票未能有特别认知或者分析,因此只能持有在组合一定份额的股票,而非重手买入,(比如占组合50%以上。)特别是,考虑到港股的投资者,整体入场费要比A股高,每手份额也比a股大。(港股每手为1,000股)。从这角度上说,很可能港股小投资者,人寿股票占组合的比重,还比A股要低。这说明保险股的业务、财报分析和估值对于H股小股东来说,同样属于非常难以理解的范围。
图1-1 股东户数及户均股票比较

-
从2008年第2季度到2009年12月31日,是散户缴枪投降的时期。许多眼睛盯着高位75.98元的山顶,以此为
锚
作为坐标,冲进去试图抄底的,从山腰一路抄到山脚再到地板,最终进入18层地狱。再在股价略微回升之后,又快速止损卖出以避免长期被套
。这就是股票心理学上,典型的锚错误
,以最高点或者最低点,甚至某个点作为锚
,通过涨幅,跌幅来衡量某一股票的贵贱,而不懂得理解公司业务、估值,所出现的结果:抄底未遂,止损投降
,这是不认真学习各种知识,迷信技术分析的结果。 -
2009年12月底前的买入,可以看成是某些基金的行为,认为2010年或许有大蓝筹行情,从而买入建仓。但发现市场该年无行情,又快速退出。最典型是 MORGAN STANLEY & CO. INTERNATIONAL PLC. 该基金于2010-06-30以2,557万股出现在10大股东中(收市价25元)。到了9-30日前,又加码至2,802万股(收市价21元)。到了年底(收盘价21元,盘中最高28.39元),已经在10大股东榜上不见踪影,最起码卖出1000万股以上甚至直接卖光走人。持股数月,赚个10 - 20%便闪人,可谓大散户。实际上,这种短炒,与标的物之公司业务等基本面,全无关系,而与市场资金、时机、心态相关。大摩国际以 QFII 资格入中国市场,短炒快出,真可谓淮南之枳。
-
回头看看A股股东户数锐减的时期,股票永远不会凭空消失,股东户数减少,股价下跌时,有股东卖出,必然有人接盘。2008-3-31到2008-6-30,价格区间是(28, 24)最高37。2009-3-31到2009-6-30,价格是(22, 27)。2009-9-30到2009-12-31,价格区间是(28, 31)总平均价大约在26-27元。以2011-3-29的价格21.2元来看,大资金的被套幅度,是15% - 20%之间。最起码要升回到28元以上才解套。如果以现在20元的价格来衡量,意味着要涨20%以上才解套。
-
对比港股,四个有人接盘的时间段,是2008年4 - 6月。(28, 28)最高35港元。2008年10-12月,(29, 22),最低15元,但只有数天。2009年3-6月。(25, 29)2010年3-6月(36, 30),大约平均价在28 - 29港币间(= 23 - 24 RMB)。可见港股的长线投资者,相对大手买入价,要比A股为低。这说明港股的投资者,更有耐心等到股价低残时才买入,以做长线投资。因为足够低的买入价,更可以扛得起股价的波动而长期持有。
结论:(1)A股的基金,只是大散户。(2)H股的长线小投资者,也是散户,但相对比A股好,总体买入价更低,愿意长期拿,也懂得节省股息税,但仅此而已。
Michael Chen 201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