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哲学文本
附录H 易学理路
中国文化的系统思维及方法论,源自易学。现今通行为《周易》,传说为周文王所创。《周易》之前,有《连山》、《归藏》。这三者,即是 三坟五典
中的三坟。[1]按照前人注解,不同之处在于占卜时起卦方式不同。[2]根据后来出土文物,有指《周易》起卦以乾坤为先后次序,而《连山》《归藏》则以 坤乾
为先后次序。《连山》《归藏》后来失传,好事作伪者,故弄玄虚,每托其名,夸大其词。[3]
《周易》,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古经》,涉及符号、卦爻,言辞晦涩,歧义甚多,不可索解。[4]后世称《易经》。二是《大传》,包括七种十篇,又称 十翼
,传说是孔子所作,属于对卦爻的解说文字,内容及思路更为连贯,称《易传》。[5]
以《周易》为基本文本,早期书籍,如《论语》《吕氏春秋》《战国策》等,重在关注其间的道理。汉以后,形成三种不同的解释思路:易象、易数、易理。
-
易象:
汉易以象数解义,即以八卦所象征的物象,来解释卦辞和爻辞,[6]汉易之著名作品,包括孟喜《周易章句》、焦赣《焦氏易林》、京房《京氏易传》、苟爽《周易注》、虞翻《周易注》、魏伯阳《周易参同契》、郑玄《易纬》等,均是沿这一思路发挥。[7]
易象这一流派,主要注重对于物体的形象观察和比喻,到后来,又参合天文、地理、医药等,衍出不同门派,比如堪舆玄空学定风水布局(俗称看风水),观天象定国运气数,观面相手相定一世吉凶等。汉以来,强调天人感应
学说,关乎国运,历法牵系民生,由此引起钦天监及历法之争,影响天文学走向,而和西方占星术相通。观面相、手相被纳入占卜之学,至今民间流传。
民国以前,地大物博,民间尚土葬,因此堪舆玄空也非常流行,书籍如郭璞《古本葬经》、青鸟子《青鸟葬经》、杨筠松《二十四山向诀》、李思聪《地理总索》等,影响民俗,千余年之久。到清末尚有沈竹祁《沈氏玄空学》。近代人口拥挤,火葬兴起,堪舆之学才真正变成屠龙之技而无可用,于是改头换面,改成看家居布局。 -
易数:
这一体系的思路,大体遵循无极—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六十四卦
的思路,然后越来越繁杂,所谓卦成於八,重於六十四,爻成於六,策穷於三十六,再重而得到三百八十四。成为早期数学演算的开始。[8]
数学渐渐被剥离之后,便变成专事占卜。汉以后,以京房六爻占卜及邵雍梅花术数两大派为主,其他则如子平斗数、紫微斗数、铁板神数等,甚至奇门遁甲,则属于民间江湖。官方主流经典,为与《六壬》相关的书籍。清修《古今图书集成》,于六壬收《大六壬类聚》。编修《四库全书》,于六壬取《六壬大全》。[9]民国时,尚有韦千里的《千里追命》流传。由于人口繁殖过快,每一分钟均有大量婴儿出生,故传统所设定的时辰概念,已不足以应付、解释同一分钟出生儿童在命运上的差异,因此,又参合时代概念,衍生出种种解释。惟自1949以后,大陆这学派被列为迷信,无法再吸引聪明才智者参与,因此所提供的衍生学说,也变得错漏百出,成为彻底的骗财之术。 -
易理:
这一流派重在强调阴阳辩证之间的关系学说,魏晋以后,王弼《周易注》扫象不谈
,以《老子》《庄子》玄学解《周易》,而复兴易理之学,专取卦意之义,[10]此派学说,类似于基督神学的寓意解经法,以《易经》为基本文本,做任意阐释,从而大大拓展了这一文本的解释力。经唐孔颖达《周易正义》、李鼎祚《周易集解》而为宋儒发挥而及明清。
宋儒如朱熹《周易本义》、程颐《易传》、司马光《温公易说》、赵善举《易说》、林粟《周易经传集解》、李杞《周易祥解》、邵伯温《易学辨惑》、吴沆《易璇玑》、项世安《周易玩辞》、周以夫《易通》、蔡渊《易象意言》、魏了翕《周易要义》、董楷《周易博义》、丁易东《周易象义》皆大致通义理。
但到宋儒之时,佛道释三教激荡,再解释《易经》时,已不局限于义理,而试图会通象数、易理,以成为一个统一面貌。
以上大致为基于《周易》为基本文本,所衍生出来的象、数、理三个思路。神秘主义、哲学思辨各行其道,各取所需。无论遵循何一途径,就其方法论而言,均是试图以某些最基本的简单规则,演化出一个体系,来解释并预测世事。而其演化越复杂,与世事重合度便越低,而最终未免破绽百出。反而,易理一路,其基本的辩证思维,被儒家吸收之后,二元对立,简洁而易用,虽粗陋却少破绽,不易被挑出毛病,反而成为中国传统二元对立认识论这一基本思维。
但总体上说,两千年前的基本思维框架,作为一种千年古尸,拿来欣赏无妨,但迷信其中尚有瑰宝,而言之凿凿者,则未免民智未开,或居心可疑了。
注释:
[1] 《周礼·春官宗伯第三》:大卜掌三兆之法,一曰玉兆,二曰瓦兆,三曰原兆。其经兆之体,皆百有二十,其颂皆千有二百。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日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掌三梦之法,一曰致梦,二曰觭梦,三曰咸陟。其经运十,其别九十,以邦事作龟之八命,一曰征,二曰象,三曰与,四曰谋,五曰果,六曰至,七曰雨,八曰廖。以八命者赞三兆、三易、三梦之占,以观国家之吉凶,以诏救政。凡国大贞,卜立君,卜大封,则眡高作龟。大祭祀,则眡高命龟。凡小事,莅卜。国大迁、大师,则贞龟。凡旅,陈龟。凡丧事,命龟。
[2] 郑玄注云:
三《易》卦、别之数亦同,其名、占异也。
孙诒让《周礼正义》进而解释说:
名异,谓《连山》、《归藏》卦名与《周易》或同或异;占异,谓《连山》、《归藏》以不变为占。
[3] 这是中国的传统做法。
[4] 如: 初九:潜龙,勿用。上九:亢龙有悔。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等等。
[5] 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6] 如: 乾
取象为天, 坤
取象为地。
[7] 由此又诞生出《易纬》,即为《易经》之纬,其用意以 纬
为 经之翼
。
[8] 这类似毕达哥拉斯学派,试图以一种数学神秘主义来猜测人间运道的 逻各斯
。
[9] 这即是民间俗称 算命
,以四柱定一世命运。
[10] 乾卦不取天象,而取 健
义、 刚
义,坤卦不取地象,而取 柔
之义。典型之解释方式,如坎卦不取水象而取 陷
义、 险
义,即一阳陷于二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