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继续分拆万能险部分。
按照保监会关于万能险的说明如下:万能保险产品,是指包含保险保障功能并设立有单独保单账户的人身保险产品。按合同约定,保险公司在扣除一定费用后,将保险费转入保单账户,并定期结算保单账户价值。保险公司按照合同约定定期从保单账户价值中扣除风险保险费等费用。在投资收益方面,此类产品为保单账户价值提供最低收益保证。
根据旧版保监会《个人万能险精算规定》,和投连险类似,保险公司对万能险,同样收取以下5项:
- 初始费用
- 风险保险费
- 保单管理费
- 手续费
- 退保费
与前面投连险比较,减少了 买入卖出差价
的抽佣,和资产管理费。
除本小条第二款的情形外,万能保险的结算利率不得高于单独账户的实际投资收益率,二者之差并不得高于2%。
这实际上意味着对于万能险账户,保险公司必须将大部分利差益让出给客户,留给保险公司的,不能高于2%。而且必须设立平滑准备金。这实际上已经限定了保险公司售卖万能险时,从利差益中所可能得到的利润。这一条后来在新版的《万能保险精算规定》中,被一系列更加细化的准则所代替。
同时,在费差问题上,万能保险应当保证各项费用收取的最高水平。若不保证,应在合同条款中约定变更收费水平的方法。保险公司不得通过费用水平调整弥补过去的费用损失。
也即是说,保险公司从一开始,便限定费用的总收取额,封顶,以作为运营开支预算。一旦确定,不可更改,意味着保险公司必须根据这个预算额来控制实际运营,如果超出该项目。保险公司便须自掏腰包补偿,而该费用不能水平在各期平滑。即是说,如果当期费用开支过高,导致某保单有损失,这一损失不可能通过后续重新与客户谈判旧保单,以从客户处获得其他补偿。(所以,从此处可以看到,如果友邦这种企业来售卖保单,会被保监会五花大绑绑住的。而这样绑住的原因,是防止玩 SM 过程过 High,伤害了旁边弱小的肉猪。)
新版的规定减少了前端费用。
随着竞争的加剧,新一代万能险首先则更多地或全部地表现为后端费用(即退保费用)。前端费用通常在每个保险年度(或月度)开始征收,对于前端费用很低或无前端费用的保险公司来说,它并不意味保单没有附加费用,而是通过其他途径(后端费用)来征收。
有的保险公司通过在死亡率费用之上加一额外费用或在投资回报中减去一定值的办法,弥补经营费用和获得经营利润。当然,最常用的还是退保费用。退保费用可以是一定比例的首年保费。但是,新版的规定,同样限定了退保费用的收取比率,这种退保时现金价值的限定,以制约并返,在保单设计时,可能预先收取过高费用的思想,正与相互保险制及阿姆斯特朗调查的思想一致,来源于分红险,从此处可以看出,万能险确实是分红险和投连险之间的结合,或者说,一种中间状态。
保单账户价值和现金价值(即保单账户价值与退保费用之间的差额)应当同时列示在利益演示表上。
同时,新版规定也同样还限定了保单管理费。
保单管理费应当是一个与保单账户价值无关的固定金额,在保单首年度与续年度可以不同。保险公司不得以保单账户价值一定比例的形式收取保单管理费。
因此,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前端费用多数是打和或者亏损,可以有一些死差益和利差益(<2%),并通过一些后端费用来弥补前端经营的亏损。但必须支付保底的客户收益。
保险公司应当为万能账户设立平滑准备金,用于平滑不同结算期的结算利率。
万能保险的保单提供一个最低保证利率。保险公司为万能账户设立平滑准备金,用于平滑不同结算期的结算利率。(这种平滑方式,意味着中国式的万能险是参与制,不同于美国万能险)。当万能账户的实际收益率低于最低保证利率时,万能保险的结算利率应当是最低保证利率。即意味着亏损时,或者达不到预定目标时,保险公司必须自掏腰包填帐。既然承诺了客户,便需兑现。
最后,保险公司可以自行决定结算利率的频率,但常规是逐月宣布。在竞争问题上,新规还允许保险公司设定持续奖金来鼓励客户继续续单,由于只有在更长期持单的情况下,保险公司才能在后期逐渐弥补回前期的开支,因此,为达成客户长期持有,保险公司用 持续奖金
这种形式来对客户(或者营业员)进行鼓励,这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实际是一项费用支出(支出给营销员)。
由于万能险要求保底,投资渠道要求比较严谨,大部分要投到银行拆借、国家债券等有保证收益的投资上。(相对略宽松于分红险,但不同于巴菲特可以自由投资)。涉及精算的部分只是保障成本和费用收取部分,而在利源分析报告上,对万能险利润构成影响因素的准备金及持续奖金支出,保监会的编报规则是
建议万能险非账户准备金提转差、万能持续奖金支出放入利差。
按照保监会具体的利源项目的划分,万能险的利润来源,来自死差益、利差益、费差益、退保差益、再保差益、评估差益和其它差益。但实际上,如同上一节说明的,由于死差益依赖于生命表编制,(该表还时不时更新以更贴近现实),偏差不大,利源只是来自费差益和利差益。
按照周桦所说明,由于万能险的 万能
作用,客户可以随时修改后期的保单投入量,该产品的期权定价,是一个波动范围。而前期支出是一定固定比例值,因此费用收取和实际开支之间,会存在一定偏差。
保监会的精算规定,实际上限制了保险公司在万能险的费用收取及利差收益,并利用持续奖金项目,来鼓励保单持有人持续持单的同时,也使得保险公司将一部分利差返还给客户。这体现了一种非常精心计算的规制设计:既鼓励保单持有人持续持单,也限制了保险公司的过高盈利对保单持有人的伤害。这正是一种经济学上,一种看穿了整体博弈机制之后的 机制设计
的上帝视角。(即经济学中的 机制设计
问题)
从这种机制设计,可以看出万能险的特点,正是结合了部分的投连险,也结合了部分的分红险。其利润源自管理费收取形式,接近于投连险,而利益返还及费用限定形式,则接近于分红险。每一家公司的具体万能险产品的设计,便是在这两端时间,选择一个中间值,可以偏向投资或者偏向保障。但整体上,均是受限于这一范围。从数学的连续性原理可以知道,万能险的利润率,实际上,也是介乎投连险与分红险之间。
要具体真正考察出每一个万能险的利润率,需要知道具体每个产品线的费差益、利差益,但这又必须等到保单结束时才能真正知道。每家保险公司向股东所披露的数据,并没有类似向保监会的报告一样,针对具体每种产品披露数据,而只是简单的给予一个会计收入数据。因此,外部分析者只能将其作为一个类别来处理。
下面简单的来估算一下各家保险公司收取的管理费率。虽然对于万能险来说,其保单的完全收益来源不同于投连险仅仅依赖管理费。但从分拆完的资产份额,可以知道,万能险的实际大部分利润来源,仍然是管理费收取。
至于利差益部分,实际上可以通过投资收益与宣告的结算利率之差来大约估算得到。由于万能险的逐月宣告利率可以非常方便的与银行理财产品比较,而其投资去向则受限定,因此这一部分利差益占总体利润的份额也不大。基于连续性原理,可以知道万能险的利润率,大约介乎投连险和分红险之间,而偏向于投连险,(因为规则设计近后者,从保单保费分拆和2%封顶便可知道)。在后面拆解完分红险利润率之后,便可以大约估算出万能险的利润率。由于万能险资产占国寿份额很少,在国寿的报表中,并没有单列该项死差益和利差益,而是直接将其放在 其他业务收入
中处理,具体的管理费率数据,在上卷第《十三节》中已经计算了。(该节篇名《投连险》,实际处理的是万能险数据,在上节已更正。)
平保和太保对投连险和万能险并没有分开报告,而是合并处理,下表是平安保险的万能险和投连险管理费收入比率。计算方法相同,即是比较逐年所管理资产和管理费收入,
表 22-1 平保万能-投连险管理费收入比率

可以看到,除了2007-2008年该比率高于1.5%外,2009年以来,管理万能险和投连险的管理费收入,大约在0.6%左右。利润逊于国寿。(和《上卷》表13-2比较)。同时,所管理资产仍有增长。
下表是太保万能险的管理费收入,与国寿及平保不同,太保连收取的初始费用都直接摊销合并,更为直接,如下表。
表22-2 太保万能险管理费率

太保的数据和平保类似,除了因为2007年股市畅旺,接下来的(2008年)保险公司可以提取更多管理费之外,2008年以后,由于股市低迷,平保、太保在万能-投连险上所能取得的利润率也很微薄。同时,受其他金融产品竞争作用,为了减少退保,万能险要支付和其他理财产品比较有足够竞争力的结算利率,这进一步削弱了保险公司的剩余利润。
简单的说,对于保险公司而言,投连险和万能险利润率深受股市表现影响。在2011 - 2014年中,上述三家保险公司在该险种收取的管理费率,均大约在0.5 - 1%之间,这而正与股市表现息息相关。2007 - 2008则稍好,超过1%。同时,留意到该部分收益率,乃是基于管理资产为基础,而后者并非保费,而是保费要扣除各种费用之后,进入账户部分,因此,相较于保费,收益率会更低。尽管如此,在实际运营上,正是万能险的万能特点,(随时调整保费,而不是类似期交业务固定缴交保费的)先天的造成了保险公司的困扰,也是其利润不高的根源。在《结算利率下滑,万能险销售遇冷》一文中,刘爱雪的采访便说明了其中的原因:
第一,大部分万能险沦为一年期产品,保险公司成本过高。万能险产品从设计原理来看,其利润来源于期缴的设计,但由于万能险有可变、灵活调整保费和保额的功能,即投保人在缴纳一定量的首期保费后,一般可以按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缴纳续期保费。只要保单的个人账户价值足以支付保单的相关费用,投保人可以不再缴费,并且保单继续有效。这使很多在银行柜台购买万能险的客户往往一次缴费就不续交保费,保险公司如果不能每年收到续期保费,而其前期支付给产品推广、银行手续费、佣金的部分又特别高,成本上升,费用不能在后期逐年摊薄,万能险就成了赔本的买卖。虽然首年保费冲高,但第二年的情况会显得很难看。
如果结算利率有下降的趋势,客户还会退保。而一些万能险在设计上是偏投资型,即保险金额低,首期扣费少,投资账户资金较多,即使退保也会损失较小。如此看来,保险公司承担的责任比较大,还不如主动停售。
很多客户在慷慨解囊投保万能险时还是受到其较高结算利率的影响。一旦结算利率下降,他们便不再续交次年保费了。而这类收不到续保费的万能险多为偏投资型,即首期扣费少,客户退保损失小,但保险公司的成本负担较高。这给万能险销售带来很大的困扰。
刘爱雪分析:
万能险一般首期保费交费较高,普通保险产品在两三千元,而万能险多在五千元以上。所以万能险在初期能起到迅速拉升保费规模的作用。
如同该报道指出,2007年底开始到2008年上半年曾经是万能险的销售旺季,但进入2009年。泰康人寿主动宣布,从4月1日起全面停售其个险渠道的万能险品种——泰康卓越财富2007终身寿险(万能型);华泰人寿旗下万能险产品——财智人生A/B也将在部分城市停售;太平洋寿险开始压缩万能险销售;而占寿险市场40%份额的中国人寿也调整产品结构。
但并不是所有的保险公司都停售万能险。平安人寿资深讲师黄宁江认为:
万能险的投资渠道集中于债券、大额银行存款、基础设施等稳建型长期投资项目,而这些投资波动相对较小。
这也是平安人寿副总裁李国华认为万能险不应有停售的理由,他表示平安的万能险以期缴为主。这再次印证了笔者前面指出的两大阵营的路线差异。(这是2009 - 2010年间的路线,2011年 - 2012年,看起来平安已经静静在转型,不再死扛投连险和万能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