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泰研究 (2007~2009)
鲁泰四之存货续
上一节写到,在面对棉花价格成本上涨过程,从策略上说,可以采用囤积棉花原料,同时利用棉花配额机制,来降低产品成本的做法。这一节,进一步讨论其原材料的存货水平,并探讨企业如何运用财务技巧,来扩大上述优势。
按照鲁泰的会计存货核算方法,存货分为原材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产成品、在产品、库存商品、委托代销商品、委托、加工产品和低值易耗品等大类。实际在财务报表中列出的,是原材料、在产品、库存商品、委托加工产品和周转材料。当公司的机器生产能力已经满载生产的话,那么,囤积原料,逻辑上看,应该体现在原材料一项,而非在产品或者库存商品上。因为后者会占用机器的生产能力。但实际上,如下因素可能会影响这一数据:
-
实际生产并非满产。
-
机器理论设计能力可以被进一步超越,这在一个满负荷生产的工厂经常可以看到。
-
鲁泰一直在扩产,一些产能会提前投产,而需要备用更多原料库存。
-
鲁泰有十数家子公司在产业链上,后段工种的原材料可能是前段的库存品。无法确知其统计方式。
-
原材料并不止包含棉花。
-
最复杂而重要的一项,是其会计方式:
由于该公司的存货取得和发出的计价方法是:存货在取得时按实际成本计价。领用和发出时按加权平均法计价。原材料以计划成本核算,对原材料的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通过成本差异科目核算,并按期结转发出存货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将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原材料一项的账面价值,体现的是实际取得的价格。由于原料是消耗性的,因此,究竟是采用先进先出法,还是后进先出法计价,将严重影响这一数据。从会计准则上说,采用先进先出法的资产负债表,最体现的是当初的购入成本。而采用后进先出法,则为利润表提供了较好的计量当前收益和未来盈利的方法。对于原材料一项,该公司的会计准则是采用永续盘存制,在领用和发出时,用加权平均法计入产品成本。也即是根据仓库货物数量进行记账,而原材料体现的是购入时候的成本。由于无法确定其消耗的原料和新补充的比例。因此,该数据的运用,会有一定的误差。
但无论如何,基于财报数据,其中原材料一项,而可以作为财务分析的应用来揭示出该公司生产运用的水平。对应上述误差问题的处理方式,只能采用长周期的考察,以在长周期下抵消各种年度误差。《资产负债表》体现的是特点时点某一类别的资产。在长周期下,便体现了一种公司的存货水平趋势。而比较直接的方法,就是考察原材料的存量变化对于生产能力的变化。一个简单的计算方式是,由于该公司主要产品是布匹和衬衣,结构简单,因此,可以将衬衣对应折算回相应的布匹,然后计算对应于每一年的具体产量,所需要库存原材料的金额。再去除所考察周期的通货膨胀系数或者主要原材料的价格系数,可以看出其实际的存货水平。由此,可以进一步观察到公司在原材料库存问题上的运营手法。
原材料存货研究表格

可以看出,自2000年公司A股上市,然后不断扩产增大规模,每年生产的布匹,几乎是以直线匀速扩产。而对应生产每一米布匹所需要的库存原料的成本,也一直在上升中。考虑到2002-2004的经济体系中,是处于通货紧缩状况。因此,简单计算中,可以忽略其他非主要物料,直接以棉花价格作为系数进行存量折算,经过这种折算之后,2002-2007,对应生产每一米布的备用库存原材料成本,相对差距便没有原来大。
同时,可以看出,库存水平在2001年期末及,2005年期末加速增加。而2001年期末的棉花价格处于最近这个周期来的最低水平状态,而2005年初,也是最近4年来的价格最低点,可以推论说,该公司确实在低位大量入货,囤积原料。按照该公司在年报中的解释,2005年存货期末账面价值较期初增加35.36%,主要系新疆鲁泰期末采购棉花等原材料增加所致。再配合上一篇所讨论的棉花配额 买一送一
的政策,可以看出,公司一方面利用了棉花政策,另一方面,由于公司产业链的加长,反过来可以利用对原料的信息优势,不但获得和供应商谈判的过程中的价格优势。而且进一步利用这种信息优势,在原料成本下降时,增加了库存量。这种增持和期货炒家在期货市场上的单纯炒卖不同的是,买家即是用家,由于库存的原物料是买家必需之物,趁平入货,最终体现为产品利润。
从数据上看,在2005年的期末达到41,262万元的原材料库存后,2006年末下降到29,521万元的水平,调整棉花价格系数之后为2.17属于合理水平,因此,可以估计出来的增加库存量是:41,262-29,521=11,741万元。以棉花价格在2005年年初的11,200和2007年的13,000计算,价差为1,800/11,200=16%. 增大部分的库存利润,为11,741 * 16% = 1,878.6万元。
该公司2007年年报,显示库存水平达到41,960万元,也达到历史高位。同时,该年有一项其他收入为42,933.49万元,利润为10,426万元,毛利达到24%,该项利润比上一年超出4,454万元。令到市场分析师大感意外。营业收入也超出可能的库存原材料水平,其原因一者除了并购鲁泰棉花公司之后,囤积棉花的数量变大,没有体现在原材料中,而是作为鲁泰棉花的产品,以在线品形式列在财报之中。另外,这一毛利率和之前估算的棉花价差的毛利之间的差额,正显示了对于配额政策的充分利用,以及财报本身显示的是资产负债表的先进先出记账法的账面价值,在变成利润时,会体现出更加大额的利润。
回过头看,当市场对纺织企业面临棉花这一主要原料涨价表现出担心而令到公司股价下跌时,有市场领导地位的公司,和有能力的管理层,却能利用这一机会,囤积原料,并从中获利。
Michael Chen 2008, Oct 8th